Montag, 6. August 2018

【沉重片】離發薪日只差1天 倫敦人就可能變街友


https://tw.finance.appledaily.com/realtime/20180807/1405811/

150多年前英國文豪狄更斯發表《雙城記》時,在開頭寫下了「這是個最好的時代,也是個最壞的時代…這是個信仰的時代,也是個疑慮的時代」。他大概料想不到,這句話套用在今日的倫敦城也毫無違和。

現在在倫敦單身的無家可歸的人,常向私人屋主租房,這些屋主更容易因未按時付房租而驅逐房客。例如,目前睡在西敏寺地鐵站的菲爾。菲爾說:「你和淪為街頭流浪者間的距離,只隔著1個發薪日。很多人卻沒意識到這點。」

財經媒體彭博報導,如今的英國愈來愈像是存在著複數平行宇宙的國家,在倫敦市中心1條街之隔,一側是每晚住宿費上看800美元(約2.5萬元台幣)的高檔飯店Savoy Hotel,一側是默默排隊等候免費食物發放的人群(見下圖)。

這些大排長龍等著慈善組織發食物的人們,宛如1幅當代倫敦的濃縮圖像:有男有女、有各個年齡層和各種種族背景,有些人說著英語,有些人用波蘭語或其他語言交談,一些人身著整潔的襯衫與西裝褲,也有人穿牛仔褲戴棒球帽。

慈 善組織發放食物救濟窮人在世界各地都不算新聞。但眼下倫敦的這個場景,反映出英國脫歐(Brexit)公投後整個社會日漸升高的壓力。政治精力和注意力被 從其他急迫的公共事項上分散,政府決策癱瘓,無力解決導致當初公投脫歐的種種問題,且8年來公共支出大砍近1400億英鎊(約5.7兆元台幣),佔 GDP(國內生產毛額)比重從45%降至38%,公共服務與社福援助大受影響。

倫敦作為歐洲最富裕光鮮的國際化大都會,掩蓋了這個城市裡下層階級甚至無力負擔基本生活所需的殘酷現實。

身穿餐點外送快遞公司制服的吉伯森,耐心地在Friends of Essex & London Homeless的粉紅色帳篷前排著隊,等著領取晚餐。他說:「我沒有太多食物,所以得從一些地方領取。」

41 歲的吉伯森表示,在餐點外送快遞公司的薪水,不夠他付房租和買食物。他每6周可賺到960英鎊(約3.9萬元台幣),但倫敦平均房租是這個數字的2倍。諷 刺的是,拜這類彈性約聘工作興起所賜,英國的就業水準正位於紀錄高點,經濟強健到令英國央行考慮升息,絕對貧窮率也降至歷來新低。

英國 智庫Resolution Foundation上月底發布的調查顯示,2017年英國民眾生活水準提升幅度創2012年來最小,30%最貧窮的家庭所得甚至掉頭下滑,不見全球金融 危機後的所得復甦態勢。而且倫敦雖名列歐洲北部最富裕的地區,但10個最貧窮的地區卻有9個在英國。

英國慈善組織Shelter的研究發現,目前暫居於臨時居所的無家可歸家庭中,55%其實有工作。這樣的家庭多達3.3萬個----從2013年來數量飆升了73%。

倫敦附近自治市鎮Slough議會成員Mohammed Nazir在出席英國國會討論無家可歸者的會議後表示:「現在每個人都只能自己為自己奮鬥。社會意識正快速消散。」

21 歲的哈莉葉在倫敦東區從事地產經紀工作,今年稍早她的公寓租約到期後,成了無家可歸的1員,不得不在Airbnb租用1個房間長達2個月。光是倫敦城內, 這類「隱藏的無家可歸者」人數,可能比夜宿街頭的人高出13倍,但這些居無定所者並未被列入統計。(劉利貞/綜合外電報導)

Keine Kommentare:

Kommentar veröffentlichen

Hinweis: Nur ein Mitglied dieses Blogs kann Kommentare posten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