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周三(1/19)公布的最新研究,世界各國忽略了拋棄式經濟對溫室氣體排放的巨大影響,自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簽訂以來,已消耗超過5000億公噸的原生材料(virgin material)。
這份由非營利組織「循環經濟」(Circle Economy)進行的研究估計,有7成溫室氣體排放與生產、使用商品有關,包含衣物、食品、飛機、建築物等方方面面。
但在這份全球材料使用狀況年度報告中,研究人員表示,各國的減排承諾侷限於化石燃料使用,忽視全球日益增長的物欲。
「循環經濟」研究長佛瑞塞(Matthew Fraser)說,這份報告旨在把關注焦點從化石燃料使用、綠色能源轉型,轉移至源頭減量對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。
佛瑞塞告訴法新社:「假設我們能重新想像自己與物品的關係,這樣做能帶給我們什麼?其實相當多。」
「循環經濟」的報告估計,假設我們把資源採集和消費量減少28%,讓經濟更具循環性,全球就能達成巴黎協定的目標─把氣溫升幅控制在比工業革命前高攝氏1.5度以內;然而全球只有1/3的國家把循環經濟列入排放目標。
這份報告並警告,人類消耗的原生材料量,比全球能安全回補的量多70%。
「循環經濟」的報告以各國進出口數據為基礎,觀察全球材料流動狀況,並據此換算大概使用與再利用了多少材料。結果指出,2016年全年使用資源達898億公噸,2019年增加至1000億公噸以上,估計去年用量達1014億公噸。
「循環經濟」更發現,人類採集後的材料幾乎全部淪為廢棄物,2018年再利用材料約為總量的9.1%,而隨著全球商品需求增長,2020年只剩8.6%的材料被回收,這種使用量和回收量的差距可稱為循環缺口(circularity gap)。
佛瑞塞表示:「即使我們運用材料的方式愈來愈有效率─電腦愈變愈小、汽車愈來愈輕、回收愈做愈好─這些效率上的微小成就,仍比不上整體需求量的增長。」
「循環經濟」的報告列出數種有助於抑制原生材料用量不斷增加的做法,涵蓋食品生產到交通等各行各業。
佛瑞塞並提到,富裕國家民眾購買全球商品並在幾小時到幾天內送達,這種模式「無可避免必須改變」。
這份報告也評估了修復電子產品、重新設計產品使其更容易回收、限制使用一次性塑膠、汽車等商品以租代購等策略。營造業則被點名有很大機會減少用料足跡,佛瑞塞說,這個行業現行的做法離永續相差甚遠。
佛瑞塞表示,政府偶爾必須透過政策,重新調整使得運用舊資源成本高於新資源的經濟誘因。他並強調,這項作法應被當成遏制全球暖化行動不可或缺的一環。(中央社)
https://tw.appledaily.com/international/20220120/FQZWFVIWZZBFLAT7M32DUKYG6I/
Keine Kommentare:
Kommentar veröffentlichen
Hinweis: Nur ein Mitglied dieses Blogs kann Kommentare posten.